思凝一云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核酸的“读”、“写”、“用”技术。公司自主研发超灵敏核酸检测、核酸递送、mRNA和基因编辑技术,与国内外多家医院、药企和科研机构合作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发表文章列表

Yao, Xumei, et al. BioTechniques 73.3 (2022): 151-158.

摘要

罗式(Roche)的AVENIO肿瘤循环DNA(ctDNA)分析试剂盒和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可用于所有NGS实验室。我们研发了一种用于检测肿瘤循环DNA的系统,命名为Sec-Seq,并与罗式的AVENIO系统在准确度、灵敏度、可重复性和经济成本上进行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突变频率为万分之五的等位基因变异时具有相仿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而我们开发的Sec-Seq系统在检测突变频率为千分之一的等位基因变异时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此外,Sec-Seq系统整体上表现出比AVENIO系统更好的检测灵敏度。与AVENIO系统相比,Sec-Seq系统在检测ctDNA稀有基因突变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且经济成本更低。

关键词 准确性,肿瘤循环DNA,下一代高通量测序,Sec-Seq,灵敏度

Liu, Chaoyu, et al.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63.1 (2021): 63-79.

摘要

与病毒载体相比,聚合物载体是更安全的基因递送替代品。为了提高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 和聚乙烯亚胺 (PEI) 载体的稳定性和转染效率,我们利用聚乙二醇(PEG)、叶酸(FA)、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 (RGD) 多肽和异亮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IKVAV) 多肽,合成了PLGA-PEI-PEG-FA和PLGA-PEI-PEG-RGD共聚物。通过混合形成PLGA-PEI-PEG-FA/DNA、PLGA-PEI-PEG-RGD/DNA和PLGA-PEI-PEG-RGD/IKVAV/DNA纳米复合物(NCs)。通过研究NCs的结构和特性(包括形态、粒径、表面电荷和DNA 包封率),发现球形、大小分布均匀和带少量正电荷的NCs能够结合高于它们各自N/P比的DNA。PLGA-PEI-PEG-FA/DNA、PLGA-PEI-PEG-RGD/DNA 和 PLGA-PEI-PEG RGD/IKVAV/DNA NCs 的临界N/P比值分别为12:1、8:1和10:1。通过生物可降解的PLGA、亲水性PEG和靶向基序对PEI进行共价修饰,可显著降低PEL的细胞毒性。培养的NCs具有N/P比和依赖细胞类型的转染效率。随着N/P比的增加,转染效率也随之增加,且转染效率显著高于相应的临界N/P比。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方法来生产用于基因递送的聚合物载体。

关键词 聚合物载体、基因递送、叶酸、RGD多肽、生物相容性、转染效率

Liu, Chaoyu, et al. ACS omega 6.48 (2021): 33010-33017.

摘要

电纺纤维是一种良好的递送载体,能够持续释放生长因子,引起良好的细胞反应,因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组织工程。具有特定物理/地形特征的支架也可以指导细胞迁移和成熟。因此,载有生长因子的静电纺丝支架在组织再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由含有胶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和含有神经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纳米纤维组成的有序纤维支架。这些支架具有整齐的纤维形态,能促使生长因子实现双重释放。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 (PC12细胞) 实验表明,有序纤维支架提供的双重生长因子释放能协助诱导神经突延伸、神经元分化和神经突排列。本研究认为,经过生化和形貌引导设计的支架有助于神经组织修复。

Liu, Chaoyu, et al.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Medicine 32.1 (2021): 1-19.

摘要

电纺纤维支架在组织工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其能够以可控的方式提供双重生长因子递送。我们研究了纤维双组分支架的形成、结构和特性/特性,以双重递送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和神经生长因子(NGF) 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再生。利用乳化静电纺丝技术将GDNF和NGF分别构建到核壳结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聚D, l -乳酸(PDLLA)纳米纤维中。利用双源双功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纤维组分比例的GDNF/PLGA纤维和NGF/PDLLA纤维双组分支架。随后,我们系统研究了单组分和双组分支架的结构、特性和体外释放行为,发现双组分支架可以同时和持续释放GDNF和NGF,并且它们的释放曲线可被调整。通过体外生物学研究,发现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在所有支架上均有黏附、扩散和增殖现象。从支架中释放的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突生长和神经分化。GDNF/PLGA支架和NGF/PDLLA支架分别释放的GDNF和NGF均可诱导神经细胞分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双组分支架释放的GDNF和NGF具有协同促进神经分化的作用。

Peng, Muyun, et al.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56.10 (2019): 647-653.

摘要

早期发现肺癌以实现治愈性治疗极具挑战性。在影像筛查出的肺结节中,肿瘤循环DNA(ctDNA)分析有助于其恶性评估和早期癌症诊断。我们团队在多中心临床研究中纳入192例可手术占位性肺病患者,对每个患者的血浆ctDNA、白细胞计数gDNA和肿瘤组织gDNA进行超深度测序,其中65个肺癌相关基因的编码区平均测序深度高达35000层。

本研究的病例四分之一为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四分之三为肺癌患者,并覆盖所有组织病理亚型。其中64%的肺癌患者处于I期。组织gDNA和血浆ctDNA基因突变检测的灵敏度为91%,特异性为88%。采用ctDNA法检测时,灵敏度为69%,特异性为96%。对于肺癌患者,该方法对I期、II期、Ill期和IV期的检出率分别为63%、83%、94%和100%。结合ctDNA、患者年龄和血清生物标记物进行分析,在99%的特异性情况下,可将I-IV期的总体灵敏度提高至80%。我们重点关注了与肺癌密切相关的65个基因,在其中29个基因中发现了突变,并发现最容易突变的基因是TP53 (在30%血浆样本中检出突变、并在62%的肿瘤组织样本中检出突变) ,其次是EGFR (在20%的血浆样本中检出突变、并在40%的肿瘤组织样本中检出突变)。

Lai, Jiahui, et al. Biofabrication 14.4 (2022): 045006.

摘要

与其他传统支架制作技术相比,3D打印技术可以定制形状、孔径/孔隙率、力学性能,而且还有理想的生物分子递送能力,在制作骨组织工程支架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对于体积较大的支架,种子细胞很难迁移到支架的中央区域,导致细胞分布不均匀,从而降低了成骨能力。为了克服这一技术难点,本研究通过双喷嘴低温复合3D打印技术制备了搭载成骨肽(OP)的β-磷酸三钙(TCP)/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OP/TCP/PLGA,简称OTP)纳米复合材料支架和搭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的明胶/GelMA水凝胶棒。载细胞支架呈双相结构,力学模量约为19.6 MPa,这与人松质骨相近。OP可从复合支架中持续释放,在24天后累积释放量可达78%左右。低温复合3D打印后,包裹在水凝胶棒中的rBMSCs显示出约87.4%的细胞活力,并可从水凝胶棒中释放,从而实现细胞在相邻OTP支架表面的锚固。OTP支柱释放的OP促进了rBMSCs增殖。与未掺入OP的rBMSCs复合支架相比,掺入OP的rBMSCs复合支架可使rBMSCs的成骨分化显著上调,具有更高水平的碱性磷酸酶表达和钙沉积。本文的“概念验证”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易的方法来形成载细胞的组织工程支架,这种方法不仅具有所需的机械强度、仿生结构和持续的生物分子释放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细胞递送能力和均匀的细胞分布,从而提高体内的成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