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磁珠

生物磁珠,一类具有细小粒径和超强顺磁性的微球,在磁场中能够迅速聚集,离开磁场后又能够均匀分散。通过控制磁珠粒径,可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磁响应性和悬浮能力。并且,磁珠可利用丰富的表面活性基团实现与生化物质的偶联,从而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对待测样品进行分离和富集。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磁珠更适合对组分复杂的生化样品进行分离,因其分离的同时能进行富集,简化步骤,提高效率,同时也使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大大提升。

磁珠(Fe3O4)合成方法简介

纳米磁珠
表1. 不同磁珠(Fe3O4)合成方法优劣对比

基础结构

夹层型:

经典的磁珠为夹层型结构,分为3层:最内层为多孔聚合物微球内核,一般是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最外层是官能团(如羧基-COOH ,羟基-OH等)修饰的高分子材料,能与生物大分子结合,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调整官能团的类型;第二层为磁性物质(通常是四氧化三铁),填充于内层和外层之间的孔隙中。

纳米磁珠

核壳型:

核壳型的核心为四氧化三铁或三氧化二铁,外层包裹功能化修饰的聚合物,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磁响应迅速,单分散性好,但是工艺的技术含量高,需要精确掌控合成过程,确保产品性能稳定。思凝团队致力于采用溶剂热法生产工艺,获得高品质的核壳型磁珠。

纳米磁珠
图2. 核壳型磁珠结构

粒径

磁珠尺寸不同,悬浮差异明显。尺寸越小悬浮性越好,但磁响应会减弱。对于核酸研究而言,一般核酸含量较低,通常选用悬浮性较好的磁珠更佳。

表面修饰(功能团)

  磁珠表面修饰不同的官能团(如-OH,-COOH,-NH2或蛋白或肽等)后可用于不同的目的,如核酸提取、细胞分离、蛋白抗体分离、重金属检测及核磁共振等。其中,-OH磁珠和-COOH磁珠均能有效吸附核酸。一般来说,在盐体系中-OH磁珠对核酸吸附效果更优;在PEG体系中-COOH磁珠对DNA和RNA吸附效果较好。

磁珠常见应用

磁珠法DNA提取纯化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磁珠法一般分为手动提取和自动化设备提取,前者相较于常用的离心柱法和酚仿抽提法而言,具有绿色环保、简单便捷的优点;而自动化设备提取,则具有高通量、高效率的优势,两者常见的工作流程如下:

手动提取:

纳米磁珠
图3. 磁珠法手动提取核酸流程

自动化设备提取:

纳米磁珠
图4. 磁珠法自动化提取核酸流程

DNA分选

磁珠可用于不同长度DNA的片段分选。在聚乙二醇(PEG)和盐的存在下,核酸可逆地与磁珠结合。通过调整PEG、盐和磁珠与核酸的比例,可以控制与磁珠结合的片段的大小(图5,6,7)。基于磁珠法分选DNA片段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高通量自动化。这种方法推荐用于长度100bp及以上的片段。

纳米磁珠
图5. DNA片段磁珠分选步骤流程
纳米磁珠
图6. 经典DNA大小片段磁珠分选
纳米磁珠
图7. 思凝DNA size selection磁珠分选不同大小片段DNA

数据展示

HPV病毒样本检测

纳米磁珠
图8. 磁珠法提取HPV病毒核酸性能对比
(备注:Ct值越小,灵敏度越高;FAM和CY5为荧光通道)
纳米磁珠
图9. HPV病毒核酸RT-PCR扩增曲线
(思凝磁珠法提取核酸:SN201-PS1000,PS-500,PS-300,PS-100)

新冠病毒样本检测

图10-11数据为某头部IVD上市公司外测数据

纳米磁珠
图10. 思凝磁珠法不同粒径磁珠提取新冠病毒核酸性能对比
(备注:样本浓度200 copies/m; Ct值越小,灵敏度越高;FAM,HEX,ROX和CY5为荧光通道)
纳米磁珠
图11. 新冠病毒核酸RT-PCR扩增曲线
(思凝磁珠法提取核酸:SN201-PS1000,PS-500,PS-300,PS-100)

纳米磁珠

参考文献

1、C. R. Mcevoy et al. Improv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pre-capture library yields  and  sequencing  parameters  using  on-bead PCR. BioTechniques (2020)

2、Lis JT et al. Size fractionation of double-stranded DNA by precipitation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Nucleic Acids Res. (1975)

3、Lis JT.Fractionation of DNAfragments by polyethylene glycol induced precipitation. Methods Ezymol. (1980)

4、DeAngelis et al. Solid-phase reversible immobilization for the isolation of PCR products. NAR (1995)

5、Hawkins et al. DNA purification and isolation using a solid-phase. NAR (1994)

6、Li Y et al. Synthesis of Nearly Monodisperse Iron Oxide and Oxyhydroxide Nanocrystals. Adv. Funct. Mater (2006)